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职教材 >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

主编:王宏春 辛鹏 龙玉斌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6-06078-5

出版/修订日期:2017年8月

¥39
图书目录 图书简介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目录

第一编  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第一章  体育文化概述1
第一节  体育文化1
第二节  大学体育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作用3

第二章  运动与健身的基础理论与应用10
第一节  运动健身的基本理论与应用10
第二节  体育运动卫生与保健15

第三章  体育运动的基础技术与应用17
第一节  体育运动的基础技术概述17
第二节  跑(走)的基本技术与应用17
第三节  跳跃的基本技术与应用21
第四节  投掷的基本技术与应用24
 
第二编  基本球类运动

第四章  篮球28
第一节  篮球运动概述28
第二节  篮球基本技术29
第三节  篮球基本战术37

第五章  排球40
第一节  排球运动概述40
第二节  排球基本技术42
第三节  排球基本战术51

第六章   足球56
第一节  足球运动概述56
第二节  足球基本技术57
第三节  足球基本战术68

第七章  羽毛球71
第一节  羽毛球运动概述71
第二节  羽毛球基本技术72
第三节  羽毛球竞赛规则简介83

第八章  网球运动86
第一节  网球运动概述86
第二节  网球基本技术87
第三节  网球基本战术95
第四节  网球竞赛规则简介97

第九章  乒乓球100
第一节  乒乓球运动概述100
第二节  乒乓球基本技术100
第三节  乒乓球基本战术及规则107
第四节  乒乓球比赛规则110

第三编  民族传统体育类运动

第十章  散打112
第一节  散打概述112
第二节  散打基本技术113
第三节  散打竞赛介绍120

第十一章  太极拳122
第一节  太极拳概述122
第二节  24式简化太极拳124

第十二章  武术套路148
第一节  武术套路运动概述148
第二节  武术套路运动的基本功149
第三节  武术套路竞赛与裁判172

第四编  休闲健身类运动

第十三章轮滑175
第一节轮滑运动概述175
第二节轮滑基本技术176

第十四章  跆拳道187
第一节  跆拳道运动概述187
第二节  跆拳道基本技术188
第三节  跆拳道比赛规则简介209

第十五章  游泳211
第一节  游泳概述211
第二节  游泳技术212

第十六章  拓展训练221
第一节  拓展训练概述221
第二节  场地项目的基本技术与方法223

第五编  体育艺术类运动

第十七章  健美操235
第一节  健美操运动概述235
第二节  健美操基本技术238
第三节  健美操成套动作介绍242

第十八章  体育舞蹈244
第一节  体育舞蹈概述244
第二节  体育舞蹈基本技术及舞步245
第三节  体育舞蹈的创编248

第十九章  瑜伽250
第一节  瑜伽运动概述250
第二节  瑜伽基本技术251

第二十章  形体运动268
第一节  形体运动概述268
第二节  形体运动基本技术269
第三节  常见的形体缺陷与矫正方法277

第六编  体质健康测试

第二十一章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279
第一节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概述279
第二节  身高、体重280
第三节  肺活量281
第四节  仰卧起坐281
第五节  引体向上282
第六节  坐位体前屈282
第七节  立定跳远283
附表284
参考文献301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体育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指出的“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的具体目标,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精品教材的建设,我们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本着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发展的总体思想,并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教学状况构建理论内容,以体育为了人、体育塑造人、体育发展人、体育适应人、体育丰富人的框架展开,试图构建人本位的高校体育理论教程,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本书从体育教材内容选择、组织、呈现三个维度,对高校体育教材设计与编写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突出了体育学科的特点,并根据不同的组织要素安排教材内容顺序,呈现了分离、线性、层次、网状等多种不同的内容结构,体现了教材内容组织的多样性,从而为体育教材多样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本书所构建的体育教材设计与编写理论框架对高校体育教材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所提供的方法和技术在编写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普通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体育教育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人的身心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体育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一直以来,业内都将目光和精力集中在学校体育改革、服务学生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上,却未能彻底改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仍不如意的事实,也促发10多年来针对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热潮,其中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成为热点,实践尝试各显春秋,但总体仍存在有点无面、支撑不足、推行乏力等困境,学校体育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为契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育教学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培养其实践与创新能力,并形成终身体育为目标。然而,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体育培养目标,经广泛的调研、周密的研讨和初步的实践,我们发现,“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下简称“倶乐部教学模式”)融合了多种教学模式改革的优点,满足了高校体育的多元目的和多元选择的要求,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有显著的成效。因此,我们组织精干力量编写了本书,以保障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本书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而生,因此有着鲜明的改革烙印和独特的应用性,如书中将传统的田径项目转换视角,发展“走、跑、跳、投”的基本能力,将其作为基础技术应用在各类型的运动项目中,为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和练习提供基本能力保障,有别于传统的教材;此外,本书将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内容如数收编,运动项目有20多项,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内容数量;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是国家对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控的基本数据,是国家出台相关文件政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将其编入本书。

微课视频

0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

广州书联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 广州书联文化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57471号-1

加微信

扫一扫,加微信